一千种咖啡风味,无限种生活可能

发布日期:2022年09月19日     浏览次数:622

导语:植物学者早就注意到,能够使人产生快感的植物往往比提供主食的植物扩散得更快,扩散幅度也更大

人类的味蕾主要能感受到酸、甜、苦、咸这四种味道。当然,也有一些研究表明,我们的舌头还能尝到鲜味,而当这些味道以不同比例混合时,就构成了这个活色生香的世界。

 

如果说,一种生活方式就是一种味道配方,那么,我们穷尽一生也无法尝尽所有。而咖啡这种神奇的果实,却是风味世界的微观体现,这为我们体验更多生活方式提供了可能。尽管咖啡在中国的历史并不悠久,却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。

 

咖啡在当代中国的故事,可以从上海的一条马路说开去。

位于上海徐汇区的安福路,从头到尾不过862米,却代表了这座城市的性格:时髦、开放、有腔调且兼收并蓄。坐在中西折衷主义的街角晒太阳,看着往来的人群,便可感受到几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——有拿着纸杯咖啡步履如飞的上班族,也不乏点一杯手冲、捧着书本或电脑的 Freelancer,还有把咖啡当道具、追求“出片”的网红们……或许除了口感之外,另一部分人对于咖啡的需求,是它的附加价值:比如环境、氛围和腔调。

 

上海本身是有咖啡文化的,老上海人讲“恰杯清咖”,在南京西路,你能找到很多原汁原味的老上海咖啡馆。而在安福路,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调性:日式的简洁精细,欧式的繁复奢华,美式的豪放粗犷……在这里都能够窥到一些端倪,彷佛这里的土壤就是为丰富多元的文化生态所准备。

 

在这个城市关注度最高的的街道之一,中国人正以一贯的高效率,建立一个新消费王国。不论是野兽派、话梅、多抓鱼,还是三顿半,坐落在安福路的店铺所代表的,不仅仅是中国当下的潮流消费风向,也是资本敏锐的嗅觉。

一间间风格各异的精品咖啡馆鳞次栉比,在新互联网文化和旧租界独有的腔调中大受追捧。上海的咖啡消费土壤与氛围领先全国,这不仅是直观感受,也有数据为证。据第一财经消费数据统计,上海人均咖啡消费量约为每人每年20杯,远远领先于国内人均6.2杯的水平,而就咖啡店的数量而言,上海有七千多家,北京则不到两千家。

 

这也是三顿半的创始人吴骏,把第一家概念店选址上海的原因。这里的每家咖啡馆都风格鲜明,像是彼此独立的星球。三顿半也不例外,在流行的白水泥简约风格的空间里,有一整面铺满只有线下有售的8号冻干咖啡的墙。慢慢拧开穿透8号包装的螺丝,一颗颗小罐子才露出它的风味。不止于此,这里还提供新鲜咖啡豆制作的现磨咖啡,在地特色食材的运用使得特调咖啡更具创意,甚至还有和独立乐队、其他咖啡店联名的限定咖啡。这里像是一个咖啡探索的空间,鼓励人们尝试不同种类的咖啡,关联每个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。

凌云是个通常意义上的上班族,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就职,对她来说,咖啡是一种生活必需品。“就像是公司给你的绩效奖励,不喝就像枯萎了一样,早起3 shots,活力一整天。”如果遇到项目繁忙需要加班,“续命水”愈发显得不可或缺。不论是北京的后厂村,上海的陆家嘴,还是深圳的南山,穿梭其间的打工人们,大多都会在劳碌的间歇,来一杯咖啡。对于他们来说,五分钟的 coffee break 承载了社交、放松、提神等诸多属性,比起吸烟来,这项爱好还是更健康一些。胶囊咖啡主(1)

 

对于凌云来说,对咖啡的口感追求,要落后于对咖啡因深入的需求。但出于对三顿半活动模式的好奇,凌云报名成为了三顿半一项回收咖啡空罐的长期活动——“返航计划”的志愿者大福之一(三顿半称自己的员工叫大福,取自 Staff。志愿者大福是三顿半对“返航计划”中一起工作的伙伴的称呼),她被安排在北京一家名为 SOAP 的社区咖啡店里回收空罐,而这也让她感受到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喝咖啡的氛围。

 

  • 拨打电话
  • 在线询价
  • 留言咨询